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理论与调查研究
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3-09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  雷文琼

  摘要:统一战线是党和国家总路线和总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统一战线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自2015年5月18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了统一战线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向原则,规定了各领域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统一战线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自己独特优势,致力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把两者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道路探索

  现代化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是一个国家在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经历和展现出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变革。世界上并不存在一模一样的现代化模式,只有把现代化的一般理论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契合自身需求、体现自身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着力恢复国民经济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回顾历史,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法和表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1956年党的八大将党在当时的重要任务确定为: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共八大写入党章。

  1977年十一大重新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它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逐渐认识到,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不仅是要在20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而且还包括经济、政治、法治、社会、教育和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随后,党的十五大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七大又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聚焦现代化,强调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概念,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这些都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党始终在丰富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根据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与时俱进地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实践证明,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支撑。

  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具有独特优势。这源于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了新中国,设计了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这套制度体系。这体现在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共产党所树立的制度自信并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建立在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基础上。

  三、在新的历史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是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保证,历史的经验证明,统一战线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统一战线的指导方针,至今已过去了90周年,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团结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结成广泛的爱国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成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统一战线是深化改革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已经从起初的“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相互交织、盘根错节,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也更复杂,社会矛盾也更尖锐。如何克服现有改革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更科学地制定政策制度,运用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理论仍然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深化改革的一大法宝。各民主党派在多年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政治力量。

  统一战线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依靠力量。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

  四、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治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法治,也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即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主体作用,各主体依法高效运转,相互协作,实现协同效应、整合效应和创新效应。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与力量凝聚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统一战线独特的政治优势,具体体现在:

  (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整体性和长期性要求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优势。整体性是指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全局、互动的治理政策措施体系;长期性是指国家治理能力从我国的政治治理体制、经济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根本性问题出发的,不断解决国家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统一战线成员代表全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求,且了解各自工作领域,这就为国家治理体系机制要求的整体性、协同性提供了保证,因为统一战线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围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研,向各级政府提供数据确凿、真实有效的调研报告、分析结论,以便及时完善和修改相关政策措施。在国家治理体系能力提高过程中,统一战线可以有效发挥其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平台作用,激发各界人士围绕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 深入调研, 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治理,参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反映社情民意。

  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政治监督。长期以来,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统一战线成员敢于民主监督、能够民主监督、有民主监督的各种渠道。如实地反映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讲真心话,积极为各级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和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促进了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使出台的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统一战线通过实施民主监督的职责,促进各项政策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有较强的群众影响力

  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成员主要广泛分布于社会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如:各民主党派、青联、侨联、台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与群众联系密切,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表率和引导作用,有较强的群众影响力。

  在现阶段,统一战线更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活动领域从政治领域扩大到了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团结的对象也更为广泛,囊括了国内各阶层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统一战线最大特点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而正是由于统一战线的包容性,使它能够直接听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寻求各利益群体和社会力量之间更大的一致性、更多的共同点,形成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协调发展的最大合力。

  (三)有丰富的文化、人才优势

  统一战线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是统一战线团结合作、荣辱与共的政党文化;二是统一战线强调爱国进步、崇尚包容的民族文化;三是统一战线以诚实守信、义利兼顾为特点的信义文化;四是统一战线倡导的同宗同源、念祖爱家乡的同胞同根文化;五是统一战线主张的信仰自由、崇和向善的宗教文化。这些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集合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代表和众多优秀人才,汇聚了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他们大多数学术造诣较深、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有广泛的海内外联系和影响力,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诸如广交朋友、民主协商、合作共事等优良传统,使其更能直接听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了解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和不同声音。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最基本职能就是最广泛地动员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广泛而强大的力量支持。

  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一战线要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历史和现实无不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统一战线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培育文明新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坚持全民行动,要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人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正反两方面的诸多经验教训表明,治理一个大国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党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置于国家治理的首要位置,既保证国家治理具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又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主张。

  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因此,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不能割断历史,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髙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各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髙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党是领导一切的,统一战线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三)坚持以制度治党治国

  以制度治党治国,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新中国的制度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四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一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而大大加快了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九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中,对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了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新时代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契合中国国情、具有独特优势,能最大限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从而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才能够真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每个国家的传统与国情不同,国家治理之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逻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总目标之一,是立足于中国实践与国情而提出的自身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的国家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照搬照抄别国的制度,忽略了客观情况对各国建构治理体系、调整治理方式所产生的内在影响。

  总之,统一战线历来是我们党团结最广大群众发展事业、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越需要坚持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和国家总路线和总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统一战线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参考文献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十九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