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民族宗教
攀枝花开——各民族交流交往故事集(十五)
 
发布时间: 2025-11-24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杨松年与盐边

张荣国/文

 

如今,走进盐边这片神奇的土地,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独特的风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可以感受到各民族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题记

 

一、《盐边厅乡土志》的编纂

盐边县地处四川西南部,这里多民族和谐共生,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历史。盐边,名字背后隐藏着深厚文化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位传奇人物——杨松年。杨松年,字如椿,号劲秋,拉鹿河(今盐边温泉乡)人。他的一生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的故事,更是盐边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

清朝末年,盐边还只是盐源县的一个巡检司,名为阿所拉。那时的盐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各民族间虽然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但缺乏统一的记录和整理。然而,正是这样的背景,为杨松年编纂《盐边厅乡土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动力。

杨松年自幼聪明好学,立志科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了丁酉科举人。辛亥革命后,他先后在长宁、盐源、阿所拉等地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地方行政和教育经验。然而,他始终未能得到更高的官职,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盐边的文化和教育事业。

民国元年,杨松年返乡赋闲,政府令其为盐边厅修志,他欣然接受这个任务,并迅速开始了艰苦的编纂工作。他深入民间,广泛搜集资料,走访各族群众,倾听他们的故事和传说。在他的笔下,盐边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起来,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盐边之地,山峦叠翠,江河奔流。这里曾是各民族交往的舞台,历史的烟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杨松年的笔下,盐边的山川风物、人文风情跃然纸上,他深情地描绘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在盐边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历了曲折与磨合。然而,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中,让盐边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杨松年深知这一点,他在修志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汉族的历史文化,也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盐边,风俗独特而多彩。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享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汉民的冠婚丧祭,其饮食和车服器用,都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少数民族风俗更是别具一格,他们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用独特的仪式和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热情。每当喜庆时刻,他们欢聚一堂,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歌声悠扬,舞姿翩翩。这种独特的舞蹈形式,便是盐边锅庄的由来,它见证了盐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守。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风俗独特,更有一群清官能吏为民众所敬仰。他们廉洁奉公,为民请命,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为民服务的传奇。侯其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清廉干练的形象赢得了民众的赞誉,被誉为“侯青天”。

《盐边厅乡土志》的篇幅虽短,却凝聚了杨松年无数的心血与智慧。他在极其艰难和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对盐边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完成了这部志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今天,当翻阅这部《盐边厅乡土志》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能够看到杨松年坚韧不拔的身影,听到了他呼唤民族团结进步的心声。《盐边厅乡土志》的编纂,不仅填补了盐边历史的空白,更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杨松年用他的笔墨,将盐边的历史文化书写得淋漓尽致。他的贡献,被后人铭记在心,成为盐边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杨松年与盐边教育事业

盐边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清末民初时期,盐边教育落后,民智未开。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杨松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决心为盐边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召集乡贤集资助学,改建庙宇创办学堂,亲自担任首任校长兼国文教员。在他的努力下,盐边的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培养了一批批有志之士。

杨松年不仅关注教育事业,更是民族团结的积极推动者。他出生于一个贵州迁徙而来的杨氏家族,家族一直秉承着良好的家风。他的祖上杨奇斌曾亲作“清白传家”牌匾,以此教育后人要清白做人、正直做事。这种家风传承到了杨松年这一代,更是发扬光大。

某年,温泉乡遭遇匪患,杨松年毫不犹豫地让族人打开自家碉楼,让乡民们躲避匪患。他还拿出大米赈济灾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精神。每当乡民发生纠纷时,他都会出面调解,用智慧和耐心化解矛盾,让双方握手言和。他的善举和美德深受乡民爱戴和尊敬。

岁月无情。民国十四年,杨松年病逝,然而,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盐边人民的心中,激励着后人。

如今,走进盐边这片神奇的土地,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独特的风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可以感受到各民族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用团结和进步的精神书写着新时代的篇章。每当人们提起杨松年,都会想起他那部《盐边厅乡土志》和他与盐边教育事业的密切关联。

在这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杨松年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共同书写盐边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