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民族宗教
攀枝花开——各民族交流交往故事集(十四)
 
发布时间: 2025-11-21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傅友德、蓝玉和沐英到过攀枝花

于德星/文

 

600余年前,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云南还不在其治下。当时盘踞云南的元朝残部梁王,踞险峙守,并连续诛杀两名明朝特使。朱元璋震怒之下,亲自部署,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集合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出发,先从水道循江而上,穿过八百里洞庭,从武陵踏上陆路,沿着东行古道过湘西、进贵州,走过雄峙在滇黔接壤处的胜境关,远征云南,史称“洪武开滇”(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由此,傅友德、沐英到过攀枝花,对各民族交融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题记

 

公元1381年,朱元璋关于云南的和平攻势未成,决定采用武力解决,令主帅傅友德、副帅蓝玉、沐英统领三十万大军远征。

这三人都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大将,智勇兼备。《明史·傅友德传》称:“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致立功,帝常敕奖劳。”

《蓝玉传》云:“玉长身赤面,饶勇略,有大将才。”沐英亦骁勇善虞。统兵官既定,朱元璋给他们的战略和作战方针是:“自永宁(今叙永一带)先遣骁将别率一军(后定其将为胡海洋)以向乌撒(今威宁一带),大军继至辰、沅(今湘西)以入普定(今安顺),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兵向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使(敌)疲于奔命。”“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遗人招谕,不烦兵而下也。”(以上均引自明《太祖实录》)

按照这个方略,明大军于138112月进军,先大败梁王,将达里麻所率十余万主力军灭于曲靖。梁王逃至晋宁,全家自杀。元行省右丞观音保在昆明开城投降。次年(公元1382年)闰二月,破大理,擒元平章段世及宣慰使段明,北略丽江,南守,并在云南全境设置布政司(行省)和府、州、县及卫所,“因土俗,定租赋,兴学校,祭战骨,广屯田,远途畏悦,以是遂大定。”

在这次战争中,攀枝花境内金沙江南地为明军于1382年占领。金沙江北地的会川府(含今米易部分地方)在1384年归顺。当时会川土同知马诚曾到南京朝见朱元璋。

据《元史本末》载1383年,“傅友德等平蒙化府(今巍山),擒其平章高生。复平丽江府,蛮民降者十万户”。盐边时属柏兴州,当是在此之后归附于明。至于建昌卫地方,早在1372年,罗罗斯宣慰安定(土官)就曾去南京朝贡,《土司列传》说,当时“建昌尚未归附,十四年(1381年)遣内臣敕谕之,乃降。”领降者是梁王原派来镇守此地的平章月鲁帖木儿,随之归顺的还有昌州(今西昌南及德昌北境)、普济州(今米易西北及盐边部分地方)、威龙州(今米易北境及德昌南境)等地的土官。朱元璋还曾派人面谕傅友德说:“乌蒙、乌撤、东川、茫部、建昌之地,更宜约束渠长,留兵守御,禁民勿挟兵刃。”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明王朝十分重视攀西地区。

明王朝占领云南后,于13833月,“召征南师还。沐英留镇云南”。1386年,沐英正式向朝廷建议:“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垦,以备储偫。”

这个奏议被批准后,云南境内军屯逐渐多了起来,之后又发展了民屯和商屯,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由于从内地调入和迁进大量军队和民众,汉族人数大增,不仅逐渐改变了云南广大地区以及如今攀枝花的民族构成,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