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民族宗教
仁和区以“四维路径”探索城市更新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合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9-26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仁和区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核心,将城市有机更新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紧密结合,通过规划引领强文脉、民生改善固根基、多元共治聚合力、生态赋能优环境的四维路径有效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与文化融合,赓续民族团结文脉。建立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设计三级规划体系,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个重点更新片区,包装储备项目67个,计划总投资61.64亿元。摒弃大拆大建理念,采用留改拆增模式,打造南岭路三线文化特色街区、青年创客中心、三线文化街心花园等特色项目,推动工业遗产向文旅体验空间转化。引入设计师进小区”“居民规划师等参与式规划机制,将民族元素融入公共空间,建设大河流域生态景观廊道,新增口袋公园、微绿地16个,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载体。

民生改善与共享发展,夯实民族团结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城市更新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已完成62个老旧小区改造,增设电梯268部,惠及2.5万户居民新改建城市地下雨污管网98公里,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3%新建燃气管网69公里,完成瓶改管”525户,实现城区燃气全覆盖开展棚改土地和闲置资产盘活攻坚行动,建成口袋公园、停车场等公益设施751.38亩,有效增强城乡公共服务共享水平。

多元共治与长效协同,凝聚民族团结合力创新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在前端实行有条件申报、竞争性入围机制,要求改造申报前须成立小区自治组织且2/3以上业主同意在中端建立居民提议、自治组织梳理、社区审核、乡镇(街道)统筹工作机制在后端由乡镇(街道)组织验收并明确管护制度。推行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特许经营制度,引入第三方负责城区保洁、河道管护,机械化作业率提升至85%。实施沿街商铺红黄绿积分制管理,首批120家商铺中23家获评红旗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生态赋能与韧性提升,共建宜居和谐家园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理念,实施十里长廊生态治理、金沙江大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治理河道12.7公里,建设生态护岸25.4公里、生态步道43.4公里、生态湿地6.27平方米。开展地下管廊韧性升级行动,实施排水防涝基础设施项目2个、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3个,新建改造排水管网32公里、污水管网41公里,系统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