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辖区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照护难题,西区依托党外人士教育基地、社区“侨之家”、精神文明实践站所等开展“暖‘新’守护不负所‘托’”关爱活动,以文化为媒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互动中结下深厚情谊。
笔墨传情,共沐文化芬芳
书法公益课上,孩子们围坐一堂,党员志愿者翟老师手把手教授握笔运笔技巧,讲述汉字演变的千年历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随墨香浸润心田,孩子们相互切磋笔法,在一撇一捺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孩子们能一起学书法,还不用花钱,太贴心了!”家长的点赞道出了心声。
诗词共鸣,同悟亲情深意
“中华魂”读书会上,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分享着暑假生活。志愿者引导大家共读感恩诗词,在“谁言寸草心”的吟诵中体会父母奔波的不易。孩子们围坐交流,汉族少年说起父母送快递的辛劳,彝族小姑娘分享父亲跑运输的故事,相似的经历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非遗牵手,共绘美好愿景
扎染体验课上,非遗手艺人通过视频展示扎染技艺的千年传承。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实践,折叠、扎结、浸染、漂洗、晾晒,协作完成创作,原本素白的布料在手中绽放出民族文化交融的绚丽图案。“这是我们一起做的‘民族团结花’!”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笑容里映照着共富共美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