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统战工作
实践创新:围绕中心彰显统战力量科学谋划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布时间: 2021-03-05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一、创新背景

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省委要求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治蜀兴川结合起来,凝心聚力抓好三农各项工作。攀枝花市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四川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决定从2019年起,整合以民主党派为主体的全市统一战线各方力量,联合有关高校、大企业,探索开展全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适时推广。攀枝花市委统战部牵头开展了大量前期调研摸底、科学分析和精心谋划工作,为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深入调研,决定在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米易县草场乡龙华村、盐边县益民乡龙头村等3个村开展全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一年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主要做法

(一)调研实情,摸清乡村振兴难点痛点认真学习研究、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精神新要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一是深入实地调研。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到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实地调研10余次,深入调研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打造、村风村貌等各方面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精准了解需求。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与县(区)、乡镇、村三级负责人和广大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和存在困难问题,梳理出智力支持、产业促进、技术培训、文化挖掘、旅游宣传等5大类共30余项需要统一战线帮助支持的事项。三是无缝对接规划。认真研究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规划,使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和方案与之无缝对接、有的放矢。

(二)科学分析,找准统一战线优势特点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统一战线工作领域不断扩展、独特优势得以发挥的具体表现,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发挥议政建言的智库优势。依托现有攀枝花市统一战线智库,进一步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智库,搭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言平台,针对乡村振兴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兴盛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开展实用性的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发挥资源集聚的渠道优势。着力构建“资源整合、多元协同的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各类联谊平台作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导各种参与主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形成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积极开展人才回归、企业回迁、创业回乡、资金回流等外引内联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三是发挥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制约,理顺好各方情绪、协调好各种关系、化解好各类矛盾、平衡好各自利益,坚持运用最大公约数工作方法,着力把党外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有效集聚起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战斗力、创造力,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汇聚广泛力量。

(三)精准施策,探索助力工作结合点根据前期实地调研情况和统一战线特点优势分析,攀枝花市委统战部牵头形成了全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与助力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就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达成了共识,找准了助力结合点。一是助力产业振兴。统筹发挥统一战线的人才智力优势,从产业培育和发展、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等方面,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领域,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指导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台侨资企业及其代表人士投身乡村产业,通过龙头企业“横向带、产业协会纵向领、合作组织利益联等形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特色民宿、农产品加工业等,同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双方共赢、互利互惠。二是助力人才振兴。引导统战人士中的乡贤回乡创新创业,争做创新创业带头人、先进文化传播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组织科技服务团赴乡村开展系列讲座,从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司法维权、医疗卫生帮扶、教育提质振兴、电子商务培训、民宿旅游服务培训、旅游解说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技能指导与培训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成为新型技术型农民;帮助邀请专家学者、先进地区致富带头人来攀讲课,组织乡镇、村社干部及村民有针对性的赴外开展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借鉴先进经验。三是助力生态振兴。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从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空间布局等方面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的社会组织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筹集资金帮助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动员新阶人士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推介乡村农文旅特色资源,帮助打响农文旅特色品牌。四是助力文化振兴。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的文化人才资源,组建文化下乡队伍,创作符合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文化作品,送文化下乡、入村,缓解乡村文化资源不足的问题,营造活泼健康的乡村文化氛围;发挥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和文化机构的作用,为乡村培养专业文化人才,立足乡村文化事业,挖掘唤醒乡村文化资源,厚植乡村文化土壤,播种文化种子,让乡村文化根据自然资源、村庄特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五是助力组织振兴。健全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机制,配备村统战联络员,夯实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力量,形成从上至下的统一战线工作队伍,及时了解统一战线成员以及村民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了解乡村民族宗教领域的新情况;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有事好商量,村民共商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工作成效

一年来,积极开展人才智力支持、教育医疗帮扶、科技法律援助、创业就业带动、民俗文化遗产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活动,实施助力事项50余项,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捐赠物资等200余万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助力产业振兴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争取三州开发补助资金45万元,实施混撒拉水库东大沟整治1040米,改善5000亩芒果的灌溉条件,263750余人受益。二是助力特色农产品营销。致公党市委、市侨联组织召开助力“乡村振兴暨攀枝花特色果蔬产品营销对接会,组织混撒拉村参加芒果产业峰会芒果加工圆桌会议,与大型农产品加工、运输企业对接特色果蔬加工、营销,取得良好效果。市工商联引导果蔬经营企业、电商平台到3个村参与当季水果和蔬菜收购,动员百世、韵达、中通、申通四家公司在3个村设立网点,外发芒果约300万斤,打破外来客商价格联盟,减少压级压价,保障农户收益。

(二)助力人才振兴方面针对3个村的产业发展状况组织科技服务团赴乡村开展技术专题系列讲座10次,从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司法维权、医疗卫生帮扶、教育提质振兴、电子商务培训、民宿旅游服务培训、旅游解说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技能指导与培训服务,受益群众800余人,切实帮助农民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成为新型技术型农民。此外,组织助力村致富带头人到国内知名果蔬科研机构考察学习、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工作,拟于今年下半年开展。

(三)助力文化振兴方面一是加强教育帮扶。协调争取四川欧美同学会、筑梦公益基金管委会向我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64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捐赠总价值150万元的平板电脑、创客空间3D打印机设备、教育软件、文房四宝等教育信息化设备及物品,助力我市区域教育高地打造。争取到以连接未来﹒阳光成长为主题的精准扶贫爱心捐助公益活动在仁和区大龙潭乡中心学校混撒拉教学点开展,成都融证通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教学点捐赠电脑20台、电脑桌20套、咪咕音响10台、咪咕阅读kindle5台、移动宽带费用2年,总计价值约10万元。二是助力乡村农文旅发展。组织龙华村党支部书记参加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台湾在乡村农文旅融合打造方面的先进经验;在3个村开展农村书屋建设,捐赠图书2000余册,为村庄设计文化墙和文化长廊;组织专家就龙华村打造枇杷文化旅游村提出规划建议;组织文艺骨干指导龙华村舞蹈队建设,为龙华村琵琶节创作三句半表演节目。

(四)助力生态振兴方面一是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从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空间布局等方面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二是筹集资金为龙头村购置价值4万元的250个垃圾桶,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帮助宣传推介。组织GOGO攀枝花、早安攀枝花、攀西商界网和爱米艺网的新媒体人员,对3个村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拍摄和采访,集中宣传报道,扩大知名度。

(五)助力组织振兴方面一是健全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机制。推动配备乡镇统战委员和村统战联络员,夯实基层统战工作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及时了解统一战线成员以及村民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了解乡村民族宗教领域的新情况。二是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联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纪委监委等11家市直机关党组织共建四组单位与龙头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开展了以党建共建新时代、统战助力乡村行为主题的助力乡村振兴党日活动,围绕党建和文化融合发展、统战助力乡村振兴及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建设等出谋划策,从加强宣传推广到引入电商平台,多条意见建议得到村里的采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智慧和力量。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