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统战工作
攀枝花市以文旅融合为纽带激活高山民族地区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5-09-29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高山民族地区文旅资源是攀枝花市独特的“生态瑰宝”与“文化富矿”。攀枝花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统战资源聚合优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从项目攻坚、品牌塑造、服务提质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高山民族地区实现“文化增魅力、旅游聚人气、群众增收入”的良性循环。

紧盯文旅项目建设,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以项目为支撑搭建文旅融合平台,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向发展优势转化。深化“统战+企业+村集体”共建模式,组织市属国企、重点民营企业与民族地区的80个重点村建立1+1”结对帮带关系,投入资1.2亿元参与特色村寨改造与文旅项目开发。重点推进仁和区迤沙拉文旅融合(二期)等项目,打造集非遗展示、民宿体验、民俗演艺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街区,项目建成后预计日均接待游客800人次,带动周边5个民族村户均年增收2500元。推动米易新山傈僳族乡“梯田研学基地”“幸福里”民宿集群建设,配套建成文化展示馆3、观景栈道5公里,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120批次、游客6万人次,成为攀西地区知名农耕文化研学目的地。

塑造特色文旅品牌,提升融合发展能级

以文化为内核打造文旅IP,增强高山民族地区吸引力与影响力。实施“民族文化品牌培育计划”,指导举办“迤沙拉姊妹节”“新山傈僳族约德节”等特色节庆活动100余场,其中2024年约德节吸引周边35县群众参与,现场交易额达860万元。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组织盐边傈僳族服饰、米易红糖制作技艺等50余项非遗产品参与四川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推介周,盐边傈僳族服饰亮相国际时装周,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亿次,带动非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元。构建“跨区域文旅协作圈”,联动攀大丽香旅游联盟城市推出“民族文化体验专线”,通过联盟渠道吸引外来游客超18万人次,高山民族地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超10%

优化文旅服务保障,凝聚融合发展合力

以协同为抓手完善支撑体系,为文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实施“同心助旅”工程,整合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资源,组建由100余名文旅规划、民俗研究、市场营销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东区城市原点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创新“党建+统战+文旅”治理模式,推广“石榴籽调解室”“老倌说事”等服务品牌,在迤沙拉、新山等景区设立服务站点,累计化解游客与群众纠纷87件,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5%。开展“文旅人才培育行动”,通过定向培养、专家授课等方式,培育民族歌舞表演者、非遗讲解员、民宿经营者等专业人才90余名,其中3名入选省级文旅行业优秀人才,为高山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