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统战工作
仁和区 以“五个同心”为抓手,全力打造 同心共富实践品牌
 
发布时间: 2025-09-25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聚智谋富,画好新时代凝心聚力“同心圆”

出台专项政策意见,在财政、土地、人才、项目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明确支持,完善具体举18条,整合统一战线资源,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民营企业在科技、文化、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细化“同心共富”实施方案。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同富裕实验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共建创富,奏好新时代共同富裕“同心曲”

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芒果产业为例,从一笔民族资金撬动、一名村书记带领、一个民族村投身实践,从局部试点到全区推广,实现全区种植面积40.5万亩,年产值17亿元,并联动川滇金沙江流域周边地区,带动50万各族群众发展芒果产业超170万亩,年产值72亿元,打造全国一流晚熟芒果产业带,实现从“脱贫果”到“共富果”的跨越。同时,创新推广“科技专家+示范户+帮扶户”的“福田模式”,蓝莓种植亩产值超10元,成效显著。目前,全区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比超60%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达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均衡水平居全省前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位居四川省16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区)第一。

提能带富,架好新时代团结进步“同心桥”

主动与川滇毗10余个县(市、区)缔结多个区域联盟,在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文旅合作、人力资源等方面深化协作。联合推出“金沙江流域文旅一码通”,年吸引游客超百万。区域教育、就业高地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外来学生、就业人员及购房者比例显著上升。通过深化“跨域通办”改革,实现外来人员“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就近一次办成”,成功办理全国首例“跨省通办”户籍迁入业务,极大便利了外来人员,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成为现实。

文化润富,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牌”

大力推动谈经古乐、羊皮鼓舞、苴却砚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品牌塑造,积极培育非遗传承人,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名苴却砚雕刻工匠成为国家级和省级艺术大师。将非遗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及群众文化生活,形成“同奏一支乐、同跳一支舞”的浓厚氛围,“羊皮鼓舞”等非遗“活化石”走出国门,在海外“圈粉”无数。联合毗邻地区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联盟和精品自驾线路,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村级文化广场、文艺队伍、村史馆等“五个一”全覆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共治促富,铸牢团结安全稳定“同心结”

打造“石榴籽调解室”,定期召开“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我建言”专题座谈会,引导各族居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及辖区服务,构建起政治领航、法治保障、自治固本、德治润心、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治理格局。延伸“网格化治理”触角,提升“精细化服务”品质。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形成“小事网格办、大事网格跟、难事网格帮”的工作局面。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