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建言献策
攀枝花市各民主党派市委(基层委员会)和市工商联负责人第21期暑期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6-04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为了学习外地统一战线践行“同心”思想、实施“同心”工程、打造“同心”品牌的创新举措,充分借鉴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和建设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引导和教育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参政意识,2012年5月2日至5月11日,由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赵勇同志带队,各民主党派市委(基层委员会)主委、副主委、秘书长与市工商联副主席等一行18人组成的攀枝花市统一战线考察团,赴贵州省毕节市等地学习考察,并与毕节市委统战部和毕节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交流,重点听取了毕节试验区成立24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发展前景的主要情况介绍,以及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所开展的“同心工程”、所创新的联系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毕节模式”、“毕节经验”介绍。通过观看《毕节试验区践行同心思想纪实》纪录片、参观位于毕节学院的“毕节试验区成果展”,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了全国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积累的成功经验。

  此行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既开阔了眼界,又增进了相互间友谊;既宣传了攀枝花,也加强了对外横向联系。考察团一行在学习考察结束时开展了热烈讨论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大家一致认为,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市统一战线进一步践行“同心”思想、助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毕节试验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988年,面对贵州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和贫困、生态恶化两大难题,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多次深入毕节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的问题,决定选择毕节地区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并上报国务院。建立毕节试验区的设想得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积极帮助制定发展战略、开展项目论证、进行产业规划。同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经过试验区24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统一战线创造了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暨在中央统战部的牵头下,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参与主体,以智力支持为主要内容和特点,以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的一种模式。“毕节模式”是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一般经验与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统战特色。

  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国统一战线和各方面力量大力支持、重点帮扶并加速推动毕节试验区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使当时经济相对落后、生态严重破坏、人口极度膨胀的毕节地区逐步走出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恶性循环的困境,成为贵州推行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20余年来,试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注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巩固煤炭、能源、“两烟”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机械制造、医药食品、风力发电、煤磷化工、节能建材等新兴产业,生产总值从1987年17.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37.4亿元,增长42倍;财政总收入(老口径)从1.96亿元增加到181亿元,增长9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6132元,增长22倍。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排名挂末上升到全省第三位。二是开发扶贫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探索出区域连片开发、集团帮扶、产业扶贫等有效路子,扶贫工作从“整村推进”拓展到“整乡推进”、“整县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7年的182元增加到4210元,年均增长13.51%,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发展条件逐步改善。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28万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5.12亿元,解决了350余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广播电视。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化率达到28%。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五园新村”(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四是人口控制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47‰下降到6.01‰,累计少出生人口150多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草海治理等“十大生态建设工程”,在石漠化地区建起了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可喜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为试验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以此为契机,毕节提出了“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总目标,力争到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左右;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7%以上。

  二、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践行“同心”思想。毕节统一战线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具体实践,正是坚持并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的真正体现。毕节试验区在打造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同时,也着力打造多党合作的示范区、“同心”思想的模范区,切实当好“同心”思想的忠实践行者、积极开拓者,始终坚持走“同心”奋斗之路,注重发挥多党合作功能作用,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积极推进实施“同心工程”,使“同心工程”真正成为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的工程;牢筑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基地,广泛宣传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先进典型,不断扩大同心思想的社会影响,使“同心”思想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追求。

  (二)倾力打造“同心”品牌。全国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过程,始终坚持大力组织实施“同心工程”,倾力打造“同心”品牌,在毕节创造性地实施了“同心•助推发展”、“同心•智力支持”、“同心•改善民生”、“同心•生态建设”、“同心•示范带动”等五大品牌工程,全国统一战线的多重优势组合创造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典范,进一步丰富了“毕节模式”的科学内涵。如,“同心”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着试验区经济快速发展;“同心”培训项目的实施,支撑着试验区的智力保障;“同心”民生项目的完工,提高了试验区群众的幸福指数;“同心”生态项目的建设,加快了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同心”示范项目的带动,促进了试验区争先创优的深入开展;“同心新村”的实施建设,改变着试验区农村贫困面貌。20多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为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机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帮助引进项目160多个,资金300多亿元,培训各类干部近3万人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赞誉毕节“同心”品牌工程是顺民意、惠民利、得民心的工程。

  (三)不断提升助推科学发展的能力。毕节统一战线始终立足于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助推发展的能力。在“同心”思想的引领下,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中央、省委,全国、省工商联等有关方面的联络联系,把争取支持帮助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着力点,把统一战线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统一战线正在朝着广泛凝聚力量、争取最大支持,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方面率先闯出新路;正在朝着深入实施“同心”工程、打造“同心”品牌,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方面率先闯出新路;正在围绕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政治参与,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方面率先闯出新路。

  三、赴毕节学习考察的几点思考

  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是统战工作的创新举措。“毕节速度”,“毕节模式”、“毕节经验”既是多方重视、广泛支持的结果,也是自身努力、创新实践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是毕节试验区成功的重要因素。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始终关注并关心试验区的发展。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赴毕节地区考察;仅近三年来,胡锦涛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对毕节试验区工作12次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4月14日,中央统战部在京召开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中央国家机关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分别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也正是在此次会议上,确定设立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为成员单位,杜青林部长亲自任总召集人。在中央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集中优势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对毕节试验区倾注的感情之深、投入专家之多、参与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支持力度之大,在我国多党合作历史上是少有的,不仅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先河,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团结合作、共谋振兴的一大创举,深受到试验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毕节试验区成功的重要保障。毕节通过创新建立不同层次的联系会议制度和有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内对外的联络联系,为争取多方支持帮扶创造了积极条件,也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如毕节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中央、省、地、县”四级联络联系“直通车”网络;始终坚持毕节试验区同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服务部(联络部)、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联系会议制度和毕节试验区与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联络员”制度并保持常态化机制;发展并形成了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全方位对口帮扶毕节试验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制,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毕节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三)自身建设的不断推进是毕节试验区成功的重要基础。毕节试验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多党合作的试验区,也是统一战线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参与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不断深化对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不断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的培养锻炼,试验区已经成为民主党派服务中心工作的实践基地、思想建设的教育基地和后备干部的锻炼基地。在加强统一战线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为毕节试验区“同心品牌”的创新和“同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发挥好我市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此行学习考察统一战线服务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切实引导和教育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践行“同心”思想的过程中,充分借鉴“毕节模式”,更好地彰显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使统一战线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多党合作方面争取有更大作为,并取得更大成效。在此,特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以“同心”思想为引领,创新统战工作实践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同心”思想统领统战工作全局,按照今年中央统战部关于在统一战线全面实施“同心”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和动员全市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加深对“同心”思想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同心”思想的教育引导培训,把“同心”思想作为统一战线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追求,不断巩固统一战线“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用“同心”思想共建和谐、增进团结,以“同心”行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切实将“同心思想”贯穿于多党合作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大力推动“同心”实践创新,将实施“同心”工程与助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发挥统战优势,谋划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努力彰显“同心”品牌的特色和优势,扩大“同心”行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以争取各方支持为抓手,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要不断加强与上级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的联系和对接,坚持并形成常态化的联系工作机制,通过统一战线独特的资源和渠道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帮助,认真谋划研究,形成助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的政治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和渠道畅通的作用,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的切入点,深入研究并找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时将关系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亟需解决、涉及面广、影响大、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问题,通过“直通车”渠道向上反映和呼吁,争取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为切实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赢得政策倾斜和智力支持,为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积极牵线搭桥。

  (三)以发挥统战部门牵头协调作用为依托,构建统一战线助推发展的合力

  要始终坚持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尤其要注意发挥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纳总的职能作用,不断建立健全“大统战”的工作机制。在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切实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内的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协调配合。既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各自的专业结构和界别优势,处理好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努力实现各方优势资源的全面整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统一战线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以“毕节模式”为借鉴,打造攀枝花统一战线的“同心”品牌

  建议可充分借鉴“毕节模式”的有效举措和先进经验,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2个需要帮助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典型地点(乡镇、街道、村社)作为试点,充分借助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统战系统优势资源的有力整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强大合力,以定点智力支持、扶贫解困、项目帮扶等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努力助推科学发展方面谋计策、出实招、办实事,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同心”活动品牌。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